
明德堂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周口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周口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秘書長。出版有《河南墨海弄潮百人集》、《劉廣巖書法作品集》。主編有《首屆“黃河杯”當代詩書畫篆刻大賽獲獎作品集》、《世紀龍國際華人詩文書畫家作品精萃》、《中國書畫家精品博覽墨海弄潮集》、《和平杯全國書畫詩詞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集》、《中國文苑英華大系》等10余部專集。書法作品曾先后參加中央暨全國二十四省市著名書法家作品展。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中日書法公開征集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等全國展賽入選和獲獎10余次。
收藏熱線:0371-63752045 / 0371-63754017
筆落見風骨 清氣蕩云煙
——劉廣巖的書法藝術 張本平
河南省周口市書協副主席、黃河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廣巖是筆者20多年的摯友。我們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友情甚深。特別是他創辦黃河文化藝術研究院十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著他的活動信息及藝術成就。他已策劃組織十多次全國性書畫大展,主編了十多部大型畫冊,在海內外書畫界贏得了很高的贊譽,令我欣慰。
廣巖現任周口市老干部局活動中心副主任,在20年前我認識他時,他還是西華縣奉母鄉文化站的文化專干。那年我到西華縣參加書法活動,與他相識。他雖工作繁忙,卻酷愛書法藝術,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他為人謙和,一身正氣,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西華奉母鄉的書法活動在他的策劃組織下,搞得如火如荼,書法藝術迅速發展,人才不斷涌現,愛好者層出不窮。廣巖出身寒門,自幼習書,有較深的書法功底,但卻從不滿足。他求深、求精、求高遠,習書幾十年不事張揚,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扎扎實實做學問,有“書不驚人誓不休”的勁頭,唯求真才實學,故而在業內贏得良好口碑。
廣巖的隸書我見過較多,其早期作品受當代著名書法家張海、周俊杰的影響較深。這些作品傳統功力積淀深厚,既有《張遷碑》的雄強,又有《曹全碑》的靈秀,還有《石門頌》的放縱恣肆,端莊樸茂,開張有度。其行書,師法二王,于王右軍用功最勤,旁及楊凝式、黃庭堅、王鐸、祝技山、孫過庭,取精用宏,兼有隸意,筆力沉實而靈活,字里行間流溢著濃郁的書卷氣,厚重蒼樸而不失雅致。
在中原書畫院創作室中,我看了他創作的丈二巨幅草書兩件,使我十分震驚。作品勢發筆走龍蛇,宛若游龍,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精力充沛的劉廣巖以厚重的民族文化做支撐,創作嚴謹,激情奔放,如泉涌四射。2007年元旦前夕他用“竭筆奔馳如渴駟”的狂狷大草寫了一天,吸引了不少書畫家,如李運江、白狼、徐獻朝、喬翠蓮、巴云山等。筆者認為,他的草書作品不飄不浮,輕盈婉約。廣巖書法符號性強烈。草書八尺十條屏《大唐五律十首》,其字有拳勢、舞相、躍姿,宗法“二王”及“張舉、王鐸”,唐宋草法精要,橫式構架,一反明清縱式模型,魂魄合力,受到柴建方、劉登龍、張鶴齡、高秀林、劉稱奇、鄭玉昆等專家高度評價。筆者親眼目睹了他創作十條屏的風采,其用筆勁峭有力,暢達清麗,行云流水,其書作靜穆高雅,氣韻盈沛,別具一派峻拔清剛的氣象。優美瀟灑的姿態,圓韻秀麗的用筆,密中有疏的布局,構成了劉廣巖書法妍美灑脫的藝術特征。單字而言,比較靈動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引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均顯示出他博取眾長的能力,從而形成他的個性藝術特色。這套十條屏洋溢著一種溫和、高貴、典雅的氣息,是作者的學識修養和內心情感所起的關鍵作用。劉廣巖運用精巧嫻熟的筆法,調動純熟的書法藝術語言,使自己的藝術情性通過書寫得以發揮、展現和宣泄,進而喚起與讀者的共鳴。
劉廣巖早年學書從柳公權《玄秘塔》、《神策軍》入手,又臨顏真卿《勤禮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繼學魏碑、隸書、草書。他作書的三大特點:一是有極尊愛的態度,二是堅信天道酬勤之理,三是以心智求之。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12歲開始就迷戀上了書法。當時他們村一個叫劉滿堂的人,學養深,寫得一手好字。每年春節,總門庭若市,請他寫對聯的人特別多。劉廣巖非常喜歡看他寫字,漸漸地,淡淡的墨香和遒勁的筆力使劉廣巖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從此,書法便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門必修課,日思夜想,反復臨摹,逐漸摸索出了一點兒門道。當時農村非常窮,文化氛圍也不夠,能夠找到一本字帖很不容易。有一次劉廣巖得到了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字帖,欣喜若狂,因為他知道《玄秘塔碑》書法用筆果斷,骨法洞達,筆筆精到,字字珠璣。從此他把這本字帖視若珍寶,愛不釋手,每天睡覺都放在枕頭底下,還不時用手指劃被,直至破孔穿出。父母知其勤奮好學,在人面前常提及此事,是夸獎又是心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研習書法,他一方面虛心向專家求教,另一方面更是把《玄秘塔碑》字帖反復臨寫。冬天,手凍得像發面饃,裂了口子,但只要一拿起筆,他便全然忘記了疼痛,經常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從此,每到春節寫對聯,總是推薦劉廣巖。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劉廣巖對書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書法承載的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就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他喜歡在這里面遨游,樂此不疲,陶醉其中。廣巖多年來勤習書法養成一個習慣,筆墨紙硯從不離身,心中有一自我約束的信條,不可一日廢書。因此,不管政務多繁忙,旅途多么疲憊,每天都是定時“聞雞起舞”,研習書藝,幾十年如一日,臨池不輟,日積月累。他說,我堅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道理,以勤奮補時缺。雖然常年癡迷于書法藝術,但選擇習書之路,以修養心性、陶冶情操為目的,從而堅定嚴肅、鄭重、尊愛的習書態度。張華中這樣評價他:勤奮于赭墨之間,恬淡于功利之外。既無任情點染、玩世不恭的態度,更無雄踞書壇以爭名牟利之想,純正高雅,十分可貴。廣巖告訴筆者,這么多年研習書法,越來越覺得,筆下的一點一畫都是生命軌跡的外在流露,都是用生命去體悟個中奧秘。隨著書寫的技巧、能力和書法功力提高,更多的是體現出書者的文化修養與個人閱歷。他認為,書法是一種文化,靠的是深厚文化底蘊線條組合神韻,打動人們的心靈,震懾人的魂魄。從他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文化修養的寬闊眼界。著名書法家張鶴齡先生稱劉廣巖書法內蘊豐富,且能融會貫通,傳統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藝術語言。劉廣巖在借調河南省書協三年期間,書法藝術漸入佳境。張海、陳天然、王澄、周俊杰高度評價劉廣巖說:“在書法上見解獨到,具有較高的創作和理論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書法專業人才?!?/span>
劉廣巖高祖是清末秀才,父親擅長書畫,自幼受家庭環境的熏陶,酷愛書畫藝術,12歲拜肩蒙老師劉滿堂先生,15歲師從中學老師孔德泉先生,從1981年開始師從劉登龍先生,1987后又受教于當代書法名家張海、陳天然、王澄、周俊杰先生。所以,他通真、草、隸、行各體,尤精草書。40多年來,他通臨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王鐸書詩卷》、孫過庭《書譜》、黃庭堅《憶舊游詩》和王寵、文徵明的行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書法自成一格。經過對傳統的長久浸潤,廣巖深諳用墨之法。他深深地體會到,用墨因天氣不同,宣紙薄厚、質地優劣,寫字大小和書體而別。寫行書和草書最難,寫大字濃墨易枯,寫小字淡則近薄,而枯薄之字生氣無存,故墨法是書藝之關鍵。為此,他于墨中求變。觀其書寫草書、行書,其墨注筆出,筆墨相宜,濃見其活,淡具其華;其行草潤中有妍,燥不見險;其隸書剛柔相濟;魏楷蒼勁古拙。多年來,劉廣巖自覺進行文化思考和書法藝術探索,在書法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其書作呈現了“立意新、章法新、語匯新”的個性語言,表現了他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他在創作中時刻涌動著強烈的藝術激情,其行草書作品筆墨靈動,線條飄逸,章法變化多端,情思涌動,乘興而書,隨意揮灑,率意而為,自然成章,形成一種我行我素的自由創作狀態,展現了對古今文化的思考,對墨法抒寫性與創意性的思考。他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深厚的筆墨功力,其書法作品已形成“古韻濃郁又有新意、讓人耳目一新”的劉氏書風。另外,劉廣巖深知用筆是書法的基本技能,不但自己苦練用筆,而且執教多年來,總是諄諄告誡學生先學用筆,只有學會用筆,字才能寫得有筋骨,筋骨強健,神完氣足??v觀劉廣巖作書,起筆逆入平出,行筆疾徐得當,收筆“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藏頭護尾,力在字中,多骨少肉,筆力沉雄,藏鋒含蓄,露鋒精神,是典型的傳統筆法。
觀看劉廣巖現場作書,線條飄逸,結體自然,活而不板。所書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筆力雄健,結字以勢入書,迭宕起伏,縱橫馳騁,或神左取勢,激情奔涌;或蒼澀拙厚,束性藏真,意取恣肆奔越,情滿疆場,飛沙走石,滿紙云煙;求韻則溫和淡雅,深厚樸茂,穩健中見功力,灑脫中寓性情,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若風檣陣馬,突顯浩然之靈性,兼文人書卷氣,具大家之風范。劉廣巖的書作很注意計白當黑之法,使行與行之間,筆畫繁簡,結體大小、疏密、斜正適當得體,計白當黑,奇趣迭出,觀之給人以美的享受。另外,他尚有瀟灑、奔放等多種趣味的表現。說明他筆墨功夫之深厚,內心激情之充沛。誠如他對筆者講的“無意有意,筆底動容。無法而法,道展其中,意興草草,其樂無窮”。意在筆先,意不窮,筆不窮,樂趣自然橫生,有了激情和樂趣,自然筆下生花,才能創作出書法精品。
書法創作不可有習氣,習氣一染,魔障自生。觀劉廣巖的書法,最大的感受是精神燦爛無習氣,無門戶之囿。這一點,可能得益于他這些年來與書法界某些不良風習的有意疏離。林風眠先生提出藝術家應有四種態度:一、遠功利的態度;二、愛自然的態度;三、精觀察的態度;四、勤工作的態度??梢哉f,廣巖是這四條的忠實實踐者。雖然廣巖對書法藝術筆墨的探索尚在進行中,但已經在學養、人品、技能、心態等方面具備了成為書法大家的潛能。
認識劉廣巖的人都認為他為人謙遜、勤勉、聰慧,是一位敏于行訥于言的謙謙君子,絕沒有時下很多年輕人常帶有的輕浮和無知。這正是他事業和藝術上取得驕人成績并贏得人們尊重的重要原因,也是筆者樂于和他交往的原因。從他身上總能受到很多的啟發,人生得此書友足矣。劉廣巖正值書法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踏遍青山人未老,好年齡、好作品,來日方長。文如其人、書如其人、詩如其人,筆者從劉廣巖書法藝術中得到印證。祝愿劉廣巖這位中原書壇健將在今后的藝術追求中取得更大更輝煌的成就!
(作者張本平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作家、書畫評論家。)


